2024年,淮北市累计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7.06万人次,保障资金3.35亿元,临时救助困难群众2158人次,救助资金497.54万元。全市443个村(社区)“救急难”互助社覆盖率、资金到位率均达100%,筹集资金1387.13万元,救助234人次,4709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协议签订率100%,特困供养人员护理险覆盖率、理赔率均达100%。
增温度,聚焦改革创新。全面推进社会救助无纸化审批改革,充分运用“互联网+社会救助”,深化“只需跑一次,无需开证明”改革。推行只需提交居民身份证明、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授权书和委托书即可申请社会救助的做法,取消可以通过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获取的相关证明材料。完善“一门受理 协同办理”办事大厅,上墙公示有关政策、放置宣传资料、公布线上申请社会救助二维码等。困难群众可通过12345救助热线、皖救一点通等平台提出申请,实现社会救助事项“掌上办”“及时办”“马上办”。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公开栏实现长期末端公示,自觉接受群众监督。严格落实“一次申请,分类认定”,低收入人口审核认定时限缩短至15个工作日。
加力度,聚焦人员队伍建设。强化基层社救人员的业务培训,深入三区一县镇(街道)调研走访,“面对面,点对点”进行业务指导,精准到人、精准到事,全面提高镇(街道)社救工作人员和社会救助协理员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,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到实处。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13期,培训810余人次。
提精度,聚焦家庭收入核查。扩容升级淮北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,在保障不侵犯个人隐私的前提下,打破部门间“信息孤岛”,更精准地识别困难群体。依托淮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,核对申请救助居民家庭收入、房屋、车辆、存款等41项信息,进一步核实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实完整,增强其诚信意识。今年3月,将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审核权下放至县区民政部门,生成核对报告的时间可缩短1-2个工作日。今年以来,淮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开展核对36005户137183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