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淮北民生 > 工作简报

民生工程工作简报(2024年第22期)

发布日期:2024-11-20 09:50 作者:发改委民生工程  来源: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(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、市能源局)  阅读: 次 字体:[ 大 ] [ 中 ] [ 小 ]

△我市贴紧群众需求,探索“送戏”新路径

△濉溪县建优“四好农村路”拓宽乡村振兴路


△我市贴紧群众需求,探索“送戏”新路径

近年来,淮北市以满足群众戏曲文化需求为着力点,创新开展“送戏下万村”文化惠民工程,高起点谋划、高标准实施,紧跟群众需求,严把送戏质量,创新文旅融合,提升送戏覆盖面和普惠度。2024年送戏目标 283 场,目前已送戏270场,已完成整体目标的95.4%,为广大群众送去家门口丰盛可口的“文化大餐”。一是看单点“菜”。建立“群众点单”菜单机制,组织专家评审,建立“送戏进万村优秀节目库”,节目库包含经典传统剧目类、非遗类、普法类、地方戏、原创现代戏等多种类型,节目库建立后在各行政村进行公示,由各行政村组织村民从库中选择喜爱的节目,组合成一台质量高、结构优的精品“大戏”演出,确保送戏内容真正符合广大群众的口味。二是看人配“菜”。在“群众点单”的前提下,送戏节目安排尽量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需求和偏好,在保证每场演出时长一般100 分钟以上的基础上,既安排整本大戏、小戏、折子戏,也安排群众喜闻乐见、眼下流行的各类综艺形式;既有经典的传统剧目,也有反映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。极大满足了中老年群体对传统大戏的偏爱需求,又迎合了年轻群体的当代艺术欣赏习惯及审美情趣,做到“群众所盼、舞台所演”。三是基地供“菜”。针对部分“空心村”、小村人口少现状,打破传统一村一场送戏模式,在就近较大的中心村,探索设立半径不超过2公里的“送戏基地”,采取集中联场展演、唱连台本戏的方式,让群众过足戏瘾,有效避免出现“台下冷清清、台上走过场”现象。同时,依托乡村学校操场阵地优势,利用学校延时服务时间点,将送戏进万村与戏曲进校园相结合,让更多青少年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(市文化旅游体育局供稿)


△濉溪县建优“四好农村路”拓宽乡村振兴路

近年来,濉溪县加快构建“建、管、养、运”四位一体的道路交通新格局,先后被评为安徽省“城乡客运一体化”示范县、安徽省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、安徽省“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”示范县、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等荣誉。一是完善路网骨架,打通乡村振兴“堵点”。突出规划引领,结合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,高起点编制《“十四五”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暨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》,围绕争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,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、淮海经济圈,谋划一批重大交通项目,不断完善“三横两纵两联络”路网骨架,打造外通内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统筹做好与乡村振兴、工业园区、文化旅游、村庄布局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有效衔接,实现路通、站通、车通,高铁、高速、水运立体交通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、乡村振兴,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、扩面延伸、改造提升、民生工程、生命安全防护、养护提升等工程项目,加强与国省干线公路、县乡道路、村级公路的有机衔接,构建功能明确、布局合理、规模适当的公路网络。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,改善农村居住和出行环境,有效带动特色种养业、农村电商、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,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。形成县镇互通、镇村互联、高效畅通、安全整洁的县乡公路网络,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高。二是强化综合施策,破解道路监管“难点”。在全省率先组建县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,整合道路运政、公路路政、公路质量监管等执法门类的行政处罚及行政检查、行政强制等执法职能,下设执法中队10个,其中驻镇中队6个,解决了以往乡镇执法力量薄弱、监管存在盲区的问题。强化治超源头监管,落实“一超四罚”,督促源头企业落实治超主体责任,建立电子巡查档案,严格把控车辆进场关、出场关、装载关、登记关、计重关,坚决杜绝超限超载车辆出场上路行驶,从源头上遏制超限超载违法行为。全面推进公路治超联合执法常态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,实行公安交警与交通运输部门联合执法,制定路、警联合执法实施方案,建立交通、公安联勤联动、信息共享、案件移交等联合执法工作机制,整合交通、公安部门执法力量,依法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全方位、多层面治理。充分发挥道路监控系统的威慑作用,强力推进非现场执法工作开展,实现“机器换人”,全县规划建成17个非现场执法卡点,建成全县卡点全覆盖、无盲区的科技治超网络,从人力治超向科技治超转变。开展路况评定自动化检测,2023年检测比例达61.73%,力争2024年达到100%。三是坚持建养并重,打造路路畅通“亮点”。建立县、镇、村三级“路长制”体系,11个镇均成立县乡公路管理站,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制,明确镇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清单,严格落实三级公路管理责任主体,设立县、镇两级路长办公室,将“路长制”有关信息纳入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公示范围,彻底理顺了“县道县管、乡道乡管、村道村管”的养护管理体制。加强公路养护投入,提高养护标准,落实养护资金,精养强管、延长道路寿命。深入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活动,严厉查处破坏路域环境行为,组织人员定期开展路政巡查,彻底消除路域环境“脏、乱、差”现象。坚持示范引领、以点带面、点面结合,对标“畅、安、舒、美”要求,创成杨临路、王朱路等“安徽省品质示范路”8条,铁佛镇、临涣镇获评市级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镇,铁白路中段、张黄路被命名为“市级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”,形成品牌效应。四是强化公共服务,赋能城乡融合发展。推行“一元公交”,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,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城镇公交一次性全部开通,实现“进城一块钱,全县一个价”。每年为全县群众出行节约资金近2亿元,切实打通群众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结合商贸业态、历史人文、旅游资源等实际,依托农村公路建设,将县域景区串点成线,助力特色产业和文旅项目出圈出彩。深入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,探索“交邮合作”新模式,建成县级物流中心1个、镇级运营中心7个、村级邮乐购站点259个,覆盖全县213个行政村,日投递里程超2800公里,实现资源整合、优势互补、融合发展,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。(濉溪县民生办供稿)